孕婦針灸電針治療引發流產的機率
盧勝茂
黃耆中醫診所,中國醫藥學院兼任講師
摘要
古籍記載三陰交此穴可治月經衍期、死胎不下、縮短產程、引發流產;懷孕初期可否以電針治療孕婦之疾患,尚無明確的規範,故使年輕的針灸醫師無所依從,怯怕為孕婦電針治療惹來醫療官司。
孕婦的疾患若為針灸的適應症,究竟要不要為她施針?會不會有流產之虞?以下統計的結果可為參考。統計對象十九到二十五歲年輕同居男女,男願為女施針者計四十五人次,使用穴道有合谷、三陰交,運針得到循經絡的針感後電針三十分每日一次,連續五天,電針波型為雙向尖波〈模擬神經動作電位〉採用中強刺激;統計結果:僅有一人次在施針後正常行經佔2.2%,由此可知孕婦接收針灸治療的安全性。
孕婦接受針灸治療後若引發流產似乎是醫病關係的考驗,是個有爭議性的問題,針灸治療後流產是HCG+月經衍期,中醫之針灸典籍,並無看到在懷孕期間不宜針灸的相關資料,因此應無這種說法。針灸治療,應依孕婦的身體狀況及病情所須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應用。
資料來自在學醫學院學生,電針機一律由統計者提供,累積十二年,雖久在無RU486的年代,十分直接也必有啟發性。針灸的效應,使我們體會到人類體質中有一種自然痊癒機轉,1970年代,當電療儀器大量應用於醫療市場時,經絡穴道的低電阻特性也相繼被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