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也是主導人類思維行動的主要所在。古今中外對於大腦功能的奧秘,或多
或少都有文獻記載與存在著令人難以抗拒的神秘感。在中國的古典傳統醫學中,穴位─臟腑相關是經絡
學說的核心,也是中醫臨床醫療的理論基礎與最高指導原則。為了探討穴位的刺激與大腦相對應部位的
反應與其聯繫,我們在前瞻性的研究,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fMRI)
,在人體針刺不同穴位,看大腦局部活化的部位與其相關性。另外,利用錳離子強化的功能性磁振造影
(Mn2+-enhanced fMRI),在麻醉白兔不同穴位刺激下,比較大腦活動力的改變。結果顯示,手針刺激
人體合谷穴,在得氣時,可見到下視丘(hypothalamus)和小腦的活化。利用錳離子強化的功能性磁振
造影(Mn2+-enhanced fMRI),在麻醉的大白兔身上,電針刺激胃經足三里(ST-36),在大腦的海馬
迴(hippocampal area)有活動力的改變;而電針刺激膽經陽陵泉(GB-34),在大腦的Insula, hypothalamus
及motor cotex有活動力的改變。這種活動力的改變,與細胞鈣離子(Ca2+)之改變有關,可判讀為刺激
活化(activation)或抑制活化(deactivation)。另外,在得氣實質的探討和不同穴位針刺穴位五分鐘
與針刺後二十分鐘之大腦活動力的變化,均有相當特異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