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穴位針刺深度研究
林昭庚教授
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
中國使用針灸來治病已歷史悠久,傳統中國醫學典籍中黃帝內經是最早有針灸記錄的,而首先對穴位有針刺深度描述的是甲乙經。近來中國和台灣已出版許多針灸的書籍,但對於穴位針刺深度的記載卻莫衷一是。且對每一穴位從未有得氣深度及安全深度的描述。人體胸,背部穴位之針刺安全深度非常重要的,因為若插針深度超過安全範圍可能會導致氣胸,內臟器官損傷及內出血的嚴重後果。我們已將古代和近代針灸典籍對每一穴位針刺深度之記載做一有系統的研究比較。更進一步使用屍體及電腦斷層攝影來探討人體胸,背部穴位之針刺安全深度,同時我們也研究它們的得氣深度。 內容:1.現代針灸書籍的穴位針刺深度比古代書籍所記載的深;2.利用屍體和電腦斷層攝影來探索人體胸部和背部穴位的安全深度;3.穴位的得氣深度與治療效果有關。4.穴位的得氣深度和身體組織的厚度一致;5.穴位的得氣深度和它的電阻之間沒有關連性存在。 現代針灸書籍的穴位針刺深度比古代書籍所記載的深:為比較古代針灸書籍穴位之針刺深度與近代書籍之異同。將晉,明,清各代針灸書籍之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每一穴位之針刺深度,根據同身寸標準來和現代書籍所記載的作一比較-1.在同一穴位晉,明,清朝代所記載的針刺深度並沒有明顯的區別;2.現代針灸書籍所記載的深度比古代所記載的為深,尤其以中西針灸科學的手太陰肺經,中西針灸科學和新針灸學的足太陰脾經為最深。從這些結果推論穴位針刺深度的增加與針具的改良,針刺技術的改變和解剖學知識的增進有關。另外,現代人比古代人獲取更多的營養導致身體厚度的增加,也增加穴位的針刺深度。 利用屍體和電腦斷層攝影來探索人體胸部和背部穴位的安全深度:將80具屍體根據我國衛生署成人之理想體重標準分為4組,以中指第二節的長度做為同身寸標準,男取左,女取右。測量膀胱經穴位的安全深度。1.膀胱經每一穴位都有不同的安全深度,且不同於古代針灸書籍所記載;2.這些穴位安全深度在成人與同身寸標準有很高的關連性存在,但新生兒卻不存在關連性。從這些結果推論新生兒中指第二節的骨頭正在發育階段,而成人的骨頭有固定的長度。研究屍體不同於活體, 因此更進一步研究240位男女受試者根據性別,體重和身高把他們分成12組,每位受試者的胸,背部施行電腦斷層攝影,在胸,背部相當穴位的部位測量它們的安全深度。 一般而言,同一穴位女性胸部的安全深度比男性大,但在背部則男女沒有顯著差別。根據這些結果推論由於女性的胸部脂肪組織較為發達,導致從皮膚到胸膜間的距離較長。至於體重方面,胸,背部在同一穴位上,正常體重組,肥胖組和過輕組三者之間呈現有意義的差別,以肥胖組的安全深度最大,其次是正常組,最小的是過輕組。穴位的得氣深度與治療效果有關:為了研究穴位得氣深度,將300位受試者根據他們的身高和體重分成3組每組100人,正常體重組、肥胖組和過輕組。比較這3群受試者在相同穴位的得氣深度,以及同一受試者頭部、身體、上肢和下肢的穴位得氣深度。結果顯示三組之中以肥胖組的得氣深度最大,其次是正常組,最淺的是過輕組。在同一個人而言,頭部穴位的得氣深度最淺。這些結果表示穴位的得氣深度與肌肉組織的發達度有關,因此我們推論針刺的得氣是發生在肌肉層。 我們進一步研究穴位的得氣深度和治療效果之關係。總共120男女都因“痛”的症狀來接受針灸治療,疾病包括坐骨神經痛、腰痛、肩炎、膝關節炎和神經痛。根據他們的身高和體重分成正常體重組、肥胖組和過輕組,將每位病人每一穴位針刺十次的得氣深度加以平均。結果發現病人的症狀愈改善其穴位的得氣深度也隨著愈來愈淺,治療次數和劑量也愈來愈少。這些結果顯示穴位的得氣深度和治療效果有關係。穴位的得氣深度和身體組織的厚度一致:為了研究得氣深度和身體組織厚度的關係,我們比較男女間胸背部每一穴位的得氣深度,和同一穴位在不同體重之間的得氣深度。1.一般而言,同一穴位女性胸部穴位的得氣深度比男性的深,但背部的同一穴位則兩性間沒有明顯的差別。2.另外,不論男性或女性,在胸部和背部的同一穴位三組之中以肥胖組的得氣深度最大,其次是正常體重組,最小的是過輕組。穴位的得氣深度和它的電阻之間沒有關連性存在:我們使用電阻測量儀, 在上述107位受試者的胸部穴位和背部穴位測量電阻變化。結果發現穴位的得氣深度和電阻之間沒有關連性存在 |